去年以来进口铁矿石价格出现大幅下跌,由去年年初的133.1美元/吨下降到3月末的51.2美元/吨,到4月13日进一步降至47.8美元/吨,一方面为吃进口矿的钢铁企业降低成本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使国内有矿山的钢铁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尤其是鞍钢、首钢、太钢、河北钢铁等自有矿山联合企业原料优势逐渐消失,甚至成为经营发展的负担。国内铁矿山普遍面临亏损、减产甚至部分停产问题,国家对铁矿山资源税减按40%征收后将对缓解铁矿山亏损起到一定作用,但不足以与国外矿山竞争,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将超过80%,不利于国内钢铁产业安全。
近年来,受银行严控钢铁企业贷款规模的影响,许多钢铁企业面临着不予增量、续贷困难、涨息和抽贷等问题。自2014年11月以来,央行两次降息,有利于缓解钢铁企业融资贵,但目前企业反映效果还未体现出来。据钢铁协会统计,3月末会员钢铁企业银行借款同比下降5%,利息支出仅下降2.59%。银行借款减少存在一部分企业主动减少借款的情况,也不乏银行抽贷和不予续贷的问题,而借款成本并没有随央行的两次降息有所下降,企业融资贵的问题没有得到缓解。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均回落0.4个百分点;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3.5%,增速同比回落4.1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8.5%,增速同比回落8.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6.4%,增速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主要用钢行业增速均较上年同期有所回落,同时用钢强度减弱,致使钢材需求下降。据测算,一季度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为1.77亿吨,同比下降6.2%。
2015年以来钢材价格持续下跌,钢材降价额度大于成本降低额度的剪刀差再次造成钢铁企业整体亏损。据统计,一季度对标挖潜企业钢材吨钢销售收入降低685.31元,而吨钢销售成本只下降672.56元,而企业环保成本和人工成本还在不断上涨。
新环保法和新的钢铁行业系列标准全面实施,不仅增加了考核指标,更是大幅收紧了排放量。为此,钢铁企业一方面会大幅增加环保投资,开展新一轮的环保项目建设,另一方面运行成本也会大幅提高。新排放标准对新建项目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作为“十二五”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制的地域,执行标准更加严格。面对严峻环保要求,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