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积极主动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按照"敲开核桃、一业一策"的思路,研究制定的一系列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政策措施,以"转型"为途径、以"升级"为目的,打的 是一场转方式调结构的主动仗。行业协会成为制定和发布政策的主体。22个转型升级方案中,仅有4个是由政府部门负责或参与起草,其他多数转型升级方案均由近20个行业协会主导,方案更"接地气"。
山东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大省。2014年山东全省工业实现增加值25341亿元,占地方生产总值的42.6%,居全国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均居全国前列。山东省工业也遭遇重重危机。尤其是在市场低迷形势下,煤化工产业层次水平低、地方炼化产能利用率不足、有色金属行业科研创新能力弱、水泥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现代医药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暴露得更加明显。
山东省轻工、化工、机械、冶金、纺织、电子信息6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万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82%,约为山东省地方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这种集群式发展,也让遭遇经济下行时的山东经济难以摆脱集体阵痛。从去年底开始,山东省针对22个重点行业的转型升级方案陆续出台,目前已经全部面世。这些方案对各行业提出的转型升级要求均延续到 2020年左右,衔接了山东省工业的"十二五"和"十三五"。
国内地炼企业最多、产量最大的省份。去年出台的地炼转型升级方案对不同企业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山东京博石油化 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栾波说,地方炼化转型升级方案对目前山东省地炼的现状进行了翔实的分析,尤其是对于地炼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客观准确,对于核心骨干企 业未来发展定位也切合企业实际。他说:"这一方案针对的都是当前地炼行业的现实问题,为我们未来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造纸是山东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但同质化竞争严重、下游产业链不完整、研发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2014年10月,作为最早出台的方案之一,《山东省造纸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提出,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顾客为中心,优化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技术含量 高和附加值高的大宗和特种功能型纸及纸板等。这一方案还提出,大力推广秸秆及其制浆废液资源化利用的高效循环产业链模式,发展非木材清洁制浆,同时进一步开发生物衍生品。到2020年,使非木材纤维制浆规模达到300万吨,年消化1000万吨秸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