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1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88万亿元,同比下降9.8%。其中,出口总值为1.14万亿元,下降6.6%;进口总值为7375.4亿元,下降14.4%;贸易顺差为4062亿元,扩大12.2%。可以看出,多重因素影响下的中国贸易顺差刷新了历史记录,扭转颓势尚需时日,拉动中国经济或需内部发力。
据
耐热钢管检测员指出,尽管海关总署判断中国二季度出口压力有望缓解,但是整体数据的不乐观还是显示出了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数据显示,外贸出口先导指数环比回升。2016年1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1.7,较去年12月回升0.5,是2015年2月以来的首次环比回升,初步判断2016年二季度中国出口压力有望缓解。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指想要取得成功,需要事前的计划和准备,放在中国经济来说,虽然如今的不利局面已经形成,但若深层次地了解成因,相信对扭转这一不利局面会有所助益。
从全球角度来看,市场对于中国1月份的进出口数据早有预期。据
耐热钢管检测员分析
,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新出口订单分项下滑,欧、美、日、澳制造业PMI集体下滑,这表明2016年开年外需并不强劲。
而海关总署的数据中欧、美、日、东盟等市场出口下降契合了这一事实。例如欧盟,其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贸易总值2903.3亿元,下降9.9%,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5.4%,其中,中国对欧盟出口1915.1亿元,下降7.4%。
由于季节性规律,一般1月数据往往受春节效应干扰较大。而今年春节又比去年早,工厂倾向于早歇工,因此今年1月的外贸受春节因素影响要比去年大,进出口形势可能并不像1月份同比数据显示的这样悲观,更准确的判断还需综合1月和2月份的数据来考虑。出口下滑源于全球经济低迷等的负面影响,也显示人民币贬值对出口促进作用不明显,而贸易顺差继续超市场预期则有助于央行维稳人民币汇率。
据耐热钢管检测员检测,尽管进出口出现双降、外贸形势依然严峻,但也应该看到外贸发展中的积极因素。沈丹阳指出,中国外贸稳增长政策效应开始显现。
去年以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贸易便利化、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降低海关查验率、支持新型商业模式发展。这将为外贸发展营造好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减负助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企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