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钢宣告旗下物流公司破产。据传,8亿元货款将难追讨。虽然,网上有关此信息不是很多,且非钢产业方面的消息在过去的好几个月中基本“消失”了。不禁让笔者有想法,非钢产业为什么在去年呼声达到最高点后并沉寂于市,对目前钢市又有何影响?
在2010年时非钢产业已经就在钢铁行业中流行了,那个时候多是因为钢企盈利较好而投资其他行业,并没有预期,这种副业在之后能拯救自己。随着钢价不断下跌,钢铁行业病症越来越明显,转型、调整加速,让非钢产业也实现了惊人的飞速发展,并在去年达到制高点,且关于非钢产业的各种信息如潮水般涌现到大众视野中。一时间似有甩开主业几条街。
在经济改革深入化后,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结构调整以及淘汰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也开始进入“深水”区,市场已经接受这样的现实,开始主动改革、转型等等。最可能是钢企怕主业真的被“淘汰”掉了吧,将所有的关注力和战斗力从非钢产业投入到主业这场战争中来,并且也成功将大众的视线专业到该战场上。毕竟,主业的资本还是大头,非钢产业发展再好也不能“扶正”。亦或更多的是钢铁行业的远景光明坦荡,这块蛋糕还是很香很香,让人只有占有的欲望。只是,这块蛋糕需要重新分配,并且短期内(绝对不短)不见得能稳住自己想要的那一份。其中的斗争或不下于“后宫”。
非钢产业并非真正退居二线,而是发展的更快,并也随着主业的调整重新洗牌,可以说针对性、目标性更强。在去年非钢盛行的时候,已经就分析过,它要肩负着拯救主业的使命,主要表现在资金周转。
随着钢铁行业的调整、改革,钢价走势等,相信非钢产业对钢企、钢市的影响、作用点也在变化。首先,对于钢企来说,资金来源依然是主要的。其次,非钢产业或可能直接消耗钢厂库存。比如,工程建设类项目、需要用钢类的产业。宝钢就有投产汽车行业。另外,或可能取代中间商或钢贸商“蓄水池”功能。发展物流或有“蓄水池”功能的产业。再有,升值钢材价值。比如,加工产业。等等,这只是笔者目前可想到的。也就是说,非钢产业除了能带来资金外,也可以节省费用、消耗库存,或直接抢占市场份额。这又不禁想到,为什么钢厂产量一直高企不下了?
那么对钢市的影响肯定也不是一点点。就于钢企的作用点一一对应钢市即可。突出的能对于市价的控制权有增强,因为钢企有通过非钢产业不断的索取钢厂到终端之间的环节的权利或功能,同样也压低了中间各种费用。不过,非钢产业的发展也会影响到钢企对钢市做出反应。在马钢旗下物流公司破产前,马钢钢材出厂价的调整就与其他企业不一样(尽管是裸价),看来也试图努力拯救过这个公司。
在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这场战争中,非钢产业或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市场千万不能忽视。目前大中型钢企基本上或可能更加坚定的秉着“精做强钢铁主业,做大做优非钢产业”的目标。钢市环境变得复杂化,牵制钢价走势的间接因素已经增多,钢价反弹变得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