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传统贸易的主要销售渠道———贸易商在2012年、2013年出现了大范围的倒闭。而且,由于行业供求关系逆转,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渠道价值的凸显也使得行业需要新的渠道以替代固有模式。因此,钢铁电商在这个大环境下诞生可谓是“大势所趋”。
宝钢旗下的东方钢铁在线、上海钢铁交易中心,华菱钢铁旗下的荷钢网都陆续上线。通过开辟电商平台,钢厂在为过剩产能找到新销路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企业自身的营销成本。钢铁电商的发展与钢铁行情低迷和频繁出现的行业信贷危机有很大关系。目前钢铁市场供大于求,且产品库存高、销售渠道不畅通,导致交易成本高、利润低,进而使得部分企业陷入信贷危机的恶性循环当中。2013年,仅上海地区法院共受理一审涉钢贸金融商事纠纷案件约3700件,同比增长约5.5倍;收案标的金额达到230亿元,占去年金融商事纠纷案件标的总金额的51.4%,同比增长约3.4倍。
部分钢贸商表示自前些年钢铁行业告别“黄金十年”以来,就进入了漫长的“寒冬”,钢贸商跑路更是成为钢贸行业遭遇滑铁卢的导火索。不过,在此过程中,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急速发展,以科技创新和电子商务为主的钢铁电商逆势而上,钢厂、经销商、生产商、物流渠道商们不约而同地开启了一轮自下而上的产业调整之路,这也造就了钢铁电商在这一年的空前繁荣。
提升效率、加强服务和重构信任,这三大诉求的实现,都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也正因如此,电子商务平台得以在钢铁行业中大施拳脚。各路资金纷纷投入到电商平台的建设当中。2014年,五矿集团旗下的电子商务平台鑫益联正式商用,资本市场对钢铁电商投以的巨大关注,直接引发了2014年钢铁电商的“大爆棚”,迅速崛起的各大电商平台开始进入迅猛扩张阶段,利用在传统钢铁时代积攒的人脉、资源以及大量资本,来换取更大的交易规模,以期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先机。
“钢铁行业其实是工业领域中效益最低的产业,平均利润率只有百分之零点几。”全国粗钢日均产量依然维持高水平。由此可见,钢铁行业长期积累的矛盾十分复杂,并不是“微利亏损了就压产、淘汰”这样简单。过剩产能要最终达成新的平衡,是一个市场转型、政策环境调整的长期博弈过程。重点统计钢企的钢材销售结算价格降至3212元/吨。3000元/吨对于行业人士来说是重要的心理价位,因为即使是2008年金融危机时,时至今日仍维持在2700元/吨、2800元/吨的低位,且难有上涨空间。对于钢材价格的持续低位,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钢铁、煤等大宗原材料价格下跌是产能过剩矛盾的体现,企业要主动调整结构、转型升级。”
电子商务以更快的交易速度、更低的交易成本、更便利的交易方式减少了传统交易中的负面影响,进而受到众多钢企和贸易商的广泛关注。早前钢铁产品从钢厂到终端客户,需经多层代理商分销,每吨中间代理费成本为50元~60元。而在钢铁电商出现后,由于报价透明、成交透明,终端客户可以在各类平台上找到价格更便宜、距离更近、成交更方便的优质货源,打破了传统钢贸企业“吃差价”的流通格局。因此,正如一位经营钢材贸易达14年之久的钢贸商所说:“钢铁电商平台提供的价格公开透明,物流、资金、支付等环节相较于传统交易模式更便捷,这诸多优势使得钢铁电商的发展成为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