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看到了难得的发展良机。点一下鼠标就能在网上买到钢材的情形,上海钢联已经尝试了很多年,但从2013年开始才看到了希望。朱军红印象最深的就是上海钢联旗下的钢材电子交易平台“钢银”交易量的成倍增长。2013年年底时,“钢银”网上撮合量还只有每日1万吨,今年“双12”那天,交易量已经达到了9.54万吨,其中寄售交易量已经超过4.9万吨了。公司还在整合第三方支付结算平台、多级监管的仓储物流平台,以及在线融资服务平台,从而形成钢铁生产企业、贸易企业、终端用户、仓储企业、加工企业、物流企业、银行、保险等多方共赢的“完美闭环”。
最近几年,随着钢铁市场的低迷和部分贸易商的转行,上海钢联的传统业务也受到影响,公司披露的2013年的盈利就下滑近四成。也就是在差不多同一时候,上海钢联的另一块“钢银电商”业务则开始放量。过去一年中,钢银平台每月的交易量都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到今年的11月,当月交易量达到167.73万吨,较去年12月上升了969%。已经有一些行业内的企业希望引入“阿里巴巴”的模式,通过撮合钢厂、贸易商和终端用户,在网上卖钢铁,比如上海钢联就曾在2000年、2003年和2008年先后三次尝试钢铁电商,但都因行业内固有的销售习惯和利益关系而收效不大。
如果巨额采购通过虚拟网络完成,对大多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国企钢厂管理层来说,还是会受到传统思维模式的限制而不愿冒险。“现在钢价上不去,各种成本却仍在提高,钢厂要想不亏,最先砍的可能就是流通成本,以前,流通成本能够占到钢价的20%。”一位中型钢厂的销售人员对本报记者透露,以前通过钢贸商销售,钢厂销售一吨钢的成本是15元左右,而如今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目前还是免费的,在钢材市场低迷之际,就对钢厂有比较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