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钢铁业最难熬的一年,也将是钢铁工业布局开始发生变化的一年。钢铁业停产、半停产企业和闷炉、延长检修 时间的企业频频出现,有近20家企业全面停产。钢铁行业陷入了降价与亏损恶性循环,2015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预计主业亏损近1000亿元,钢企资产质量开始出现严重问题,债务风险加大,“僵尸企业”增多,减员现象普遍。面对严峻形势,耐高温钢管钢铁业亟待主动释放风险,实现断臂求生。
我国钢铁产能约达12亿吨。随着市场需求的下降,耐高温钢管产能过剩矛盾更加突出。要想缩短钢铁业寒冬的时间,每个企业都要主动压缩过剩产能。作为政府层面而言,应引导产能退出,建立退出机制。退出机制的关键在于各级政府、企业、银 行都应承担化解产能的成本,设法对退出产能实现奖励和补贴。中央、地方、企业、金融机构、职工等,都要有所付出。补贴主要用于下岗职工安置,补贴标准要合理确定。 争取近几年尤其是在今明两年压缩掉2亿吨产能。头两年我们能够在化解产能过剩问题上有实质性进展,就会改善钢铁工业的布局,劣势企业出局,优势企业得以生存发展,兼并重组取得实 质性进展,企业集中度开始提高。过剩产能化解,只是为企业转型升级打下良好的基础。新常态下,下游产业升级对钢铁业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新的 要求。要想赢得市场竞争,钢铁企业就必须把自己的定位设计好,持续加强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