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价下跌到现在还未见尽头,“年关”却已然逼近,这让钢铁业内人士普遍感到“心慌”。虽 然11个月来一直在苦苦拼搏、竭力死守价格底线,可却不能如愿以偿,总是节节后退,大有“兵败如山倒”之象。行业冬天,冷风瑟瑟,寒气逼人,市场萧条,价 格走低,经营艰难,困境无底。看来,马拉松式的生存保卫战已然无可避免。那么,打一场钢铁“抗寒”持久战,现在还真的不能断定。坦率地说,这应该取决于钢铁产能压缩(暂停、关闭、转型升级、转移、 退出等)的程度。因为就宏观经济而言,目前国内外的形势都不够理想。国外经济总体上处于缓慢复苏态势,需求稳中有降;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下行压力持续 存在,需求下滑之势难以改变。虽然政府一直秉持不断放松的经济政策,但实际上对实体经济刺激有限,无论房地产还是机械、家电、汽车等传统制造业的表现均系 差强人意。很显然,单纯依靠政策性支撑是不能解决钢铁行业困境的。而另一方面,“减产减产,越减越产”似乎已成为我国钢铁产量在实际调控工作中的一大“顽 症”。过去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11月上旬会员企业同口径粗钢日均产量173万吨,环比增长0.4%;预估同期全国粗钢日均产量为 217万吨,比10月实际产量增长1.8%。截至11月上旬末,中钢协会员企业钢材库存量为1502.89万吨,比10月下旬末增加16.75万吨,增长 幅度为1.13%。可见,依赖市场自身调节来解决行业困境需要经历相当长的艰难而痛苦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