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国内88家大中型钢企累计亏损23.29亿元。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宝钢股份的三季报同样强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35.92亿元,同比增长0.9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1亿元,同比增长7.94%。被宝钢收入囊中的企业,业绩也都表现出了好转,而八一钢铁就是个最为明显的案例。早先公司未纳入宝钢版图之时,年产量占全国粗钢总量的比例尚不足百分之一,产品结构也比较单一,只有3种主导产品螺纹钢、高速线材、普通线材的销售收入占主营收入的70%。而在重组之后,当年就提前完成了全年的生产经营任务,钢产量超过400万吨,销售收入和利润均创下历史最好水平。
尽管在兼并重组的道路上,宝钢一直走的较为顺畅,但是最近两年,公司在国内市场上并没有明显的兼并重组的动作。这当中,钢铁行业的低迷是重要因素。8家小型上市钢企(钢产量500万吨)实现利润17.7亿元,销售利润率为3%;5家中型上市钢企(钢产量500-1000万吨)实现利润3.24亿元,销售利润率为0.37%;6家大型上市钢企(钢产量1000万吨以上)实现亏损20.24亿元,销售利润率仅为-0.76%,亏损面全面扩大。宝钢在重组马钢、包钢上都曾遭遇过挫折。马钢与宝钢之间的重组最后未能成行,而与包钢重组,则是由于包钢自身以及当地政府不允许而最终宣告搁浅。除此之外,宝钢与韶钢的重组也遭到外界“仅仅停留在技术和资金支持、并无实际进展”的局面。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除了兼并钢厂之外,宝钢通过控、参股的方式先后入股湛江港、烟台港,降低其物流成本和保证运力;参股中船集团、沪杭高铁,实则维护客户关系;参股矿产企业、大力投资湛江项目,保证铁矿石来源。宝钢的布局也成为当前钢铁市场上布局最完整的企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全部被宝钢圈定。旗下上市公司宝钢股份的业绩在大部分钢铁上市公司业绩低迷的情况下形成一枝独秀。而这种情况在2014年尤为明显。
宝钢,在自己的重组之路上相较自己的同行,显得较为顺利。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跨地区的联合重组。宝钢也就此拉开了自己兼并重组的序幕。资料显示,2007年4月,宝钢成功重组新疆八一钢铁,而这是国内钢铁业第一个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跨区域资产重组案例。随后2009年,宝钢又成功入主宁波钢铁,2011年,韶钢也被宝钢纳入了自己布局华南的版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