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未来空间无限
李克强总理稍早时候在福建省考察时说,“互联网+”未知远大于已知,未来空间无限。那么,如何拓展“互联网+”未来的空间?中国互联网水平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何在?如何迎头赶上?
从“已知”来看,目前,国内移动互联网的热情集中在对原有生产力资源的消费上,比如2013年以来最时髦的O2O模式(“线上线下联动”,即线下看商品,线上采购),相当于把现代生活方式(打车、订餐、旅游、购物、订机票、订车票、买房、租房……)的各个方面在互联网上走一遍,但这些都是在现代基础设施上叠加信息网络互联互通的服务完善,其弱点是对基础设施的改变不足。国内有的钢贸商也认为,钢铁电商不可能改变钢材市场的供需关系,仅仅是改变了钢铁流通而已。这种做法只能归为“+互联网”。
从“未知”来看,真正有生命力、可以不断自我“进化”的互联网系统,是要把工业时代的规模经济优点,和网络时代的互联互通优点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这样的系统在生产力、生产关系、财富分配、社会阶层流动上都具有正循环效应。举例来说,刚刚起步的钢铁电商已经察觉到,钢材不同于一般可用快件递送的生活日用品,还没有一个好的盈利模式。迄今为止,全球还没有一家成功的钢铁电商平台。这也引发了钢铁电商发展模式的百花齐放。再如,有光伏产业链公司拟涉足“互联网+”,打通智能发电(光伏电站)、能量采集(电表)、能耗分析(用电管理系统)、能源管理(储能、充电站运营、合同能源管理)等各个环节,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将新能源电站与互联网有机融为一体,构成完整的能源互联网产业链。